發展局聯同屋宇署與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及物管業界代表進行交流
政府就修訂《建築物條例》(第123章)建議進行公眾諮詢
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蔡梅芬女士(左二)、屋宇署署長余寶美女士(右二)、屋宇署助理署長/機構事務潘玉龍先生(右一)及總屋宇測量師/法律事務陳慧明女士(左一),聯同監管局主席(左三)於2月12日主持諮詢會議,向物管業界介紹政府修訂《建築物條例》(第123章)以加快樓宇檢驗修葺、理順處理僭建物政策,以及提升建築工程安全的建議。
由於近年發生不少舊樓失修事故(如大廈外牆失修以致石屎剝落傷及途人)以及嚴重僭建物問題(如暴雨引致山泥傾瀉揭露一些獨立屋有大型僭建物等)為樓宇及公眾安全帶來風險,而地盤工地不時發生安全事故,亦引起大眾對承建商質素及監管制度的關注。
基於上述情況,政府發展局於2024年12月就《建築物條例》(第123章)提出修訂建議,主要針對(一)加快樓宇檢驗和修葺;(二)理順處理僭建物政策;以及(三)提升建築工程安全;並就修訂建議進行公眾諮詢至2月28日,目標在2026年上半年提交修訂條例草案。
為支持配合政府施政,成為政府與物管業界溝通的橋樑,推動物管業界及早了解新法例和政策措施,並作好部署準備,早前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監管局)邀請到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蔡梅芬女士、屋宇署署長余寶美女士及發展局和屋宇署一眾代表,專誠為物管業界介紹講解《建築物條例》的修訂建議。除了現場超過50位物管業界翹楚出席外,另外有超過2,200名持牌物管人員於線上參與。兩小時的會議討論氣氛熱烈,各監管局認可專業團體及業界組織有共接近30名與會人士積極表達意見,互動交流。上述簡介會亦屬監管局持續專業發展計劃下的活動,參與的持牌物管人可獲取兩小時的持續專業發展活動時數。
是次諮詢會議有50多位監管局成員及來自監管局認可專業團體和業界組織的主要人員實體出席,另有逾2,200名物管業界人士網上參與。
有關《建築物條例》的檢討方向:

1. 促使業主遵辦強制驗樓及驗窗通知
為促使業主遵辦各種相關命令及通知,修例建議 —
(a) 引入定額罰款:對不遵辦驗樓通知引入$6,000的定額罰款,另將不遵辦驗窗通知的定額罰款由$1,500增加
至$3,000;
(b) 提高罰則:對不遵辦驗樓、驗窗等通知命令而被檢控的個案,提高法庭可判最高罰則 —
• 不遵辦驗樓通知最高罰則增加4倍,由$50,000提高至$200,000(適用於涉及外牆或其伸出物部分的
強制驗樓通知;至於非外牆或其伸出物部分最高罰則增至$100,000),監禁維持1年;
• 不遵辦驗窗通知最高罰則由$25,000增至$100,000(增加4倍),監禁維持3個月;
• 不合作業主妨礙樓宇檢驗或維修的罰則會由$10,000增加至$25,000;
(c) 引入新罪行:對逾期未有遵辦驗樓、驗窗通知或法定命令,而樓宇外牆或其伸出物、窗戶有損壞導致人命
傷亡或財物損毀,訂立最高罰款 $300,000及監禁1年的罰則,以加強阻嚇性。
(d) 法例以外,政府表示會繼續從各方面考慮更好地支援法團和業主的建議,包括參考市區重建局(市建局)
經驗考慮如何鼓勵業主和物管公司制定維修手冊,以及如何讓業主為日後維修工程做好財務安排規劃。政
府會探討優化現有安排,包括將「樓宇更新大行動2.0」預審檢驗人員和承建商的投標資格機制擴展至
「招標妥」平台等。

2. 理順處理僭建物政策
「小型僭建物」
以體恤態度合情合法處理與市民日常生活有關、規模較小而安全風險較低的「小型僭建物」(如晾衣架、簷篷或冷氣機支架等)。在修例下新增更多「指定豁免工程」種類,或放寬現有種類的要求,讓更多工程種類可無須屋宇署審批而進行,而此類工程將不會再被視為「僭建物」。此外,將現行三項市區檢核計劃整合為一個綜合計劃,並擴大可檢核範圍,容許業主就修訂法例生效前已搭建的「小型僭建物」由訂明建築專業人士或訂明註冊承建商進行一次性或定期檢核後予以保留。推展綜合檢核計劃頭3年會設立寬限期,期間不會採取執法行動;3年過後,屋宇署會逐步對未檢核的「小型僭建物」採取執法行動。在執法方面,建議 -
(a) 引入定額罰款:針對未有按修訂條例而進行的新「小型工程」或未經檢核的現存「小型僭建物」,就不遵辦清拆令引入$10,000定額罰款;
(b) 新增再次定罪罰則:
• 如施加定額罰款後仍不遵辦清拆令,可提出檢控,首次定罪的最高罰則維持$200,000及監禁1年;
• 加入新條文,如再次定罪,最高罰則會增至罰款$400,000及監禁1年,以加強阻嚇力。
「嚴重僭建物」
對威脅公眾安全或嚴重違法的僭建物(例如僭建地庫、圍封天台搭建物、搭建平台╱後巷構築物等),社會普遍認為從保障市民安全和政策公平角度而言,不應容忍,必須予以取締,建議 —
(a) 提高罰則:不遵辦清拆令的最高罰款則會由$200,000及監禁1年提高至$300,000及監禁2年,如再次定罪
則提高至$600,000及監禁2年;
(b) 降低檢控門檻:對於未經屋宇署批准便展開的僭建工程,於有關條文刪除「明知」字眼,只要屋宇署有合
理懷疑該情況與某業主及╱或專業人士有關,便可提出檢控,並提高罰則,由最高罰款$400,000提高至
$2,000,000,監禁則維持2年;

(c) 引入新罪行和可公訴程序定罪安排:訂立新罪行,假如有關業主在修訂《建築物條例》生效後的若干指明時間後購入的物業存在「嚴重僭建
物」,則不論僭建物是否由該業主搭建,業主亦須為容許該「嚴重僭建物」存在而負上法律責任。如循簡易程序定罪,建議最高罰款為
$300,000及監禁2年;如循公訴程序定罪,建議最高罰款應比循簡易程序定罪的罰款$300,000或現時《建築物條例》最高罰款$1,000,000為
高;
(d) 協助違法等同犯罪:建議修例,明知而協助業主觸犯上文第(c)項新罪行的人士(如於修訂《建築物條例》生效後的若干指明時間之後協助業主
購入存在「嚴重僭建物」的物業的律師或地產代理),則等同干犯該罪行,須負上同樣責任,並可處該罪行的相同罰則。
另外,修例建議亦包括重啟新界村屋僭建物申報計劃,讓有關村屋業主作出僭建物申報(只適用於2011年6月28日前建成、風險較低或違例情況較不嚴重的「首輪取締目標」以外的僭建物,以及申報的僭建物須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提升建築工程安全
提高罰則
為提升建築安全,對於直接涉及嚴重傷亡事故的工程的註冊建築專業人士或註冊承建商,建議參考《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引入可公訴罪行,並將最高罰則由$1,000,000增加至$10,000,000,與《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看齊,而監禁則維持3年。
加強屋宇署執法權力
建議賦權建築事務監督要求會面、進行搜查和根據手令扣押文件等,並就拒絕會面或沒有提供工程監管文件等引入新罪行,讓屋宇署有足夠調查搜證權力。
優化註冊承建商註冊和紀律處分制度
建議優化註冊承建商的註冊和紀律處分制度,包括將續期年期由3年延長至最多5年,回應業界希望有更長的經營期以鼓勵長遠投資和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建議賦權建築事務監督可按個別個案的情況考慮縮短續期年期及/或施加續期條件,並上調紀律處分最高罰則,由$250,000增加至$400,000,以及容許紀律委員會處以多於一項的懲處(除罰款外,亦可考慮同時命令譴責及/或將承建商從註冊名冊刪除),以提高阻嚇性。
修訂《建築物條例》諮詢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
(只有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