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创新科技为物业设施进行保养维修

建筑署辖下的物业事务处负责为政府物业及设施进行维修和翻新等工程,近年积极在各项工程项目中采用创新科技,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素。

物业管理业监管局(监管局)早前邀请了建筑署物业事务处两位高级经理—刘卓杰先生及马廷武先生,于持续专业发展讲座上与物业管理(物管)业界分享如何运用创新科技为政府物业及设施进行勘察,并就建筑署的建筑信息仿真(BIM)项目和其于资产管理工作上的应用作出介绍。

preview image

建筑署高级物业事务经理刘卓杰先生(图右)及马廷武先生(图左)

无人机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楼宇勘察

为更有效及准确掌握楼宇结构的情况,建筑署引入配备传感器及红外线镜头的无人机,协助进行勘察工作,检查有没有渗水或外墙裂纹等破损。无人机具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并设有碳纤维保护罩,即使在较狭窄的空间,或在檐蓬底或大厦天井这些可能有喉管和障碍物的环境都能够安全飞行。相比人手检测,无人机技术既省时快捷、又精确安全。

preview image

设有碳纤保护罩的无人机。

preview image

检测人员可透过无人机的镜头实时检查高楼外墙的建筑和设施质素。

无人机完成勘察工作后,所得数据会透过人工智能进行图像分析,然后编写检测报告,让检测人员可更清楚了解物业状况,准确找出潜在问题以作出跟进维修。

缆绳槌敲机械人检测楼宇结构

此外,建筑署亦有使用缆绳槌敲机械人检测楼宇外墙饰面及混凝土结构。缆绳槌敲机械人设有移动底座,并安装了槌子及麦克风。检测人员可于物业天台利用自动化缆绳控制机械人在高楼外墙上下移动,并以锤子敲击外墙墙身各处。机械人会透过麦克风收集敲击声音,并透过人工智能进行声波分析,以确定物业的建筑质素及是否有剥落或空鼓。除检测楼宇结构外,机械人亦可为其他建筑物包括桥梁和隧道等进行质量检测。

preview image

检测人员于物业天台操作机械人检测楼宇结构安全。

preview image

机械人若收集到低频率的敲击声(0Hz – 60Hz),则表示楼宇结构安全风险较高。

建筑信息模拟技术

建筑信息仿真(BIM)为数码仿真系统,以数码仿真程序,演示建筑生命周期(由筹备设计到建造施工,以至日常管理、营运及维修保养)内各项数据的立体电子模型。相关数据数据涵盖建筑几何结构、空间关系、地理信息、建筑物组件数量及特性、及维修保养历史等信息,有助促进建筑师、测量师、工程师和建造业界人士之间的沟通。

政府自2018年起开始要求顾问公司及承建商在预算3,000万元或以上的工务工程中采用BIM技术,以先导者的角色推动工程及建造业界应用BIM。除工程建造外,BIM亦可广泛应用于场地及建筑物的资产管理上。现时,政府于部分新落成及现存的政府建筑物,以至历史建筑物均有采用BIM技术。

preview image
preview image

建築署採用BIM技術為紅磡建業中心(左)法定古蹟新田大夫第(右)建立電子模型。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物管业界可借鉴建筑署的经验分享,积极探讨如何采用创新科技为物业设施进行保养维修,从而提升物管服务的质素,为市民大众安居乐业作出积极贡献之余,亦推动业界可持续发展。

有关「采用创新科技为物业设施已进行维修维修」的持续专业发展网上讲座足本内容上载至监管局网站。物管人牌照隐形收看有关短片在监管局持续专业发展计划下属「核心」内容 巴厘岛的「岛屿」活动,可获取1小时的持续进修参与时数。

物业管理业监管局
(只有中文版本)